• 期刊首页
  • 理工简介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期刊征订
  • 投稿须知
  • 编委会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理工简介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 ,以重庆大 ...查看更多>>

要闻

  • 唱好“双城记” 建好“经济...
  • 省委宣讲团成员罗若愚赴我校...
  • 我校被授予一定的出访来访外...
  • 学校新晋处级干部综合素质提...
  • 党委武装部、保卫处走访慰问...
  • 中海油研究总院来我校开展合...

学术

  • “珠峰大讲坛”学术报告会会...
  • 孙重羽学术讲座通知
  • 安燕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 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内部研讨会...
  • 《碎屑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应...
  • 肖毅强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20 > 03 > 信息摘要

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出 处】:

【作 者】:秦元奎 徐江嬿 边敏 程林 张瑜 刘林 姚敬劬

【摘 要】黄陵断穹核部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主要产区,并以品位高(固定碳含量9.44%~13.6%)、片径大(d=0.1~1.5 mm)著称,对该区石墨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前人研究多侧重于变质成矿作用,而对碳质来源、碳质富集等至关重要的沉积成矿作用涉及很少。本次研究开展了以探索沉积成矿作用为主、建立完整的沉积变质成矿模型的研究。详细调研7个主要矿床,采集标本155块,分析各类样品115个,系统恢复变质岩原岩,重建沉积相剖面。研究黄凉河期(Pt1h)的古地理格局,划分沉积相,确定碳质富集有利部位,研究结果认为:该区石墨矿碳质来源于微古植物(小球藻类),藻类在早元古代原始海洋滨海潮坪和潟湖环境繁衍、富集,遗体堆积形成碳质腐泥,为石墨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吕梁期动力热变质作用改变了碳质的赋存状态,使有机碳裂解、单质化、有序化,变成晶质石墨。随着变质程度提高,自绿片岩相、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石墨结晶程度变好,片径变大。混合岩化进一步使石墨鳞片聚集,再生加大,形成大片径石墨。对这一类型石墨的地质找矿,应从沉积成矿作用切入,在岩相古地理方面进入深入研究,确立碳质岩系的岩相空间展布特征,选择找矿靶区。 

相关热词搜索:黄陵断穹核部; 鳞片石墨;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上一篇:北山地区白云山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下一篇: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流体包裹体及C-H-O同位素的证据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610059
 蜀ICP备05026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