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理工简介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期刊征订
  • 投稿须知
  • 编委会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理工简介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 ,以重庆大 ...查看更多>>

要闻

  • 唱好“双城记” 建好“经济...
  • 省委宣讲团成员罗若愚赴我校...
  • 我校被授予一定的出访来访外...
  • 学校新晋处级干部综合素质提...
  • 党委武装部、保卫处走访慰问...
  • 中海油研究总院来我校开展合...

学术

  • “珠峰大讲坛”学术报告会会...
  • 孙重羽学术讲座通知
  • 安燕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 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内部研讨会...
  • 《碎屑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应...
  • 肖毅强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20 > 03 > 信息摘要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典型剖面构造物理模拟及构造演化特征

【出 处】:

【作 者】:刘恒麟 李忠权 彭杨 蒙启安 李敬生 陈均亮 钟荣全 李勤勤

【摘 要】海拉尔盆地为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含油气陆相裂谷盆地,成盆过程经历过多期建造与改造叠加,形成机制复杂。红旗凹陷为海拉尔盆地北部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目前为止勘探程度较低,但勘探潜力巨大。因此研究凹陷的构造演化模式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开发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研究在地震剖面解释与几何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该区域开展构造研究,并建立起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盆地伸展与反转阶段水平应力主要为NW-SE方向,红旗凹陷内普遍发育的"扫帚状"构造与"尖底锅状"构造的形成机制是由于多期伸展过程中经历两期构造反转作用的结果,且伸展建造作用为主,反转改造作用相对较弱。凹陷内大型正牵引构造主要受到控陷断层的倾角大小、断层面形态以及因岩性差异所导致的断层面摩擦系数变化等因素影响。在以45°控陷断层为边界的凹陷内,次级断裂靠近控陷断层、断距规模大,正牵引现象不明显;在以30°控陷断层为边界的凹陷内,次级断裂远离控陷断层、断距规模小,正牵引现象发育。此次发现修正了挤压反转作用决定论的传统观点。 

相关热词搜索:红旗凹陷; 构造物理模拟; 牵引构造; 构造演化; 海拉尔盆地;

上一篇: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流体包裹体及C-H-O同位素的证据
下一篇:川西东斜坡地区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断-砂配置关系对天然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610059
 蜀ICP备05026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