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江地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出 处】: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上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
【作 者】:
李国新
[1,2] ;
陈安清
[1] ;
陈洪德
[1] ;
时志强
[1] ;
徐胜林
[1] ;
钱利军
[1]
【摘 要】上沙溪庙组是四川盆地中江地区勘探潜力较大的含油气层位之一。通过14口井231个样品普通薄片鉴定,79块铸体薄片面孔率统计,33个样品扫描电镜观察,42个砂岩样品孔隙度和渗透率实验结果,对中江地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发育情况较差,其平均孔隙度为6.1%,平均渗透率为0.105×10^-3μm2,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储集层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机械压实、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等使储层物性变差,早期的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溶蚀作用等则改善储集性能,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储集性能较好。根据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参数等特征,中江地区上沙溪庙组砂岩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储层,其中I类和Ⅱ类储集层最具勘探价值,Ⅰ类储集层见于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Ⅱ类储集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元体系K^+,Mg^2+//B4O7^2--H2O348K稳定相平衡研究
下一篇:滇西粱河勐养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