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理工简介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期刊征订
  • 投稿须知
  • 编委会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理工简介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 ,以重庆大 ...查看更多>>

要闻

  • 地球物理学院开展专项辅导工...
  • 校企合作开展2015寒假冬令营活动
  • 材化院赴德阳、绵阳调研并签...
  • 博物馆大学生义务讲解员学期...
  • 我校与遂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 管理科学学院与自贡签订校地...

学术

  • Junie Tong博士学术讲座通知
  • 肖登国律师讲座通知
  • 陈丹女士讲座通知
  • 辜超平律师讲座通知
  • Sarah McIlroy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 时间煮雨,为遇见更美的自己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2 > 01 > 信息摘要

米仓山构造带的应变与涡度分析

【出 处】: 米仓山 显微构造 应变 涡度

【作 者】: 李金玺 [1] ; 孙东 [2] ; 刘树根 [3] ; 李智武 [3] ; 邓宾 [3] ; 汤聪 [3] ; 万洪程 [3]

【摘 要】米仓山构造带东西向的断裂逆冲兼左旋走滑,西段的韧性变形较强,东段脆性为主。北东向三个主断裂带由北而南逆冲兼左行剪切,早期可能发生脆韧性变形,后期叠加了脆性变形。前震旦系基底岩系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透入性流变,碎斑结构和糜棱结构发育,镶嵌构造、S-C组构、带状构造、眼球构造为主,局部偶见“δ”和“σ”旋转碎斑以及矿物鱼。石英颗粒以亚颗粒旋转动态重结晶为主。显微特征反映岩石变形温度相当于绿片岩相。利用Fry法测定石英颗粒三维应变应变强度集中在1.35~1.60之间,显示出从北到南逐渐增强的趋势。Flinn指数K和Nadei-Hossack图解均表明应变类型为近似平面应变的拉长型。运动学涡度分析表明米仓山应变以简单剪切变形作用为主,具有由南向北递增趋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甘肃西部红柳峡火山颈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下一篇:山东招远金翅岭金矿床H,O,He,Ar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流体示踪的研究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610059
 蜀ICP备05026980号